• 搜索
    搜新闻
  •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世界新要闻】央行公布存款减少、贷款减少,流通中货币却增加?咋回事儿?

    侃半仙来源:2023-05-11 19:18:09

    5月11日,央行发布的消息: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相关资料图)

    另外,四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预估为14000亿元,前值为3890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28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134亿元。

    啥意思呢?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说明大家把钱取出来了,取出来可能大部分用于偿还贷款,可能有人会问,下面不是说了四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7188亿元吗?偿还了贷款,这个额度不是应该下降吗?

    是的,所以后面还写着,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这说明取钱用来偿还贷款的,主要是住户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就像最近一些新闻说的,大家觉得钱难赚,贷款难还,所以提前还房贷、还车贷等等。问题是这一部分的规模也太大了一些,1.2万亿。

    非金融企业的存款也减少了1408亿,这说明很多企业也抱有同样的心思,不想承担着债务去打拼,或者说为了回笼资金,将贷款清零,所以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存款才会增加2912亿元。这也说明企业更多的将资金用于生产流转,而不是单纯的玩一些数字游戏。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四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干啥?而且大部分是中长期贷款?

    如果仅仅是正常经营所需,一般企业不愿意背负长期债务,除非是预感到这些钱可能短时间还不上,需要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慢慢赚钱来还,这才需要大量借长期贷,这样可以减少压力,增加现金流,应付资金缺口。

    什么情况下企业才会觉得短时间还不上钱?那肯定是觉得市场的未来走势不如预期。后边赚钱可能比较难,所以需要先让企业活着,然后再说赚钱的事儿。

    有很多悲观的人认为,这是我们的经济疲软、通缩的表现,在笔者看来其实不然,而且恰恰相反。

    因为央行同时也公布了,今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4%,狭义货币(M1)余额66.98万亿元,同比增长5.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注意最后这一句,流通中货币同比增长10.7%!

    这就有意思了,大家的存款降低了,贷款额度也降低了,两边互相抵消了,但是流通货币反而增加了,这还能叫通缩吗?

    市面上的钱多了,还能通缩?

    可能大家会有疑问,是不是钱“印”多了?

    还真不是,央行说的很清楚,当月净投放现金313亿元。313亿和10.59万亿相比,也就占千分之三不到,与10.7%的增长幅度相比,扔进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

    正常情况下,如果市面上的钱多了,商品供应量却没有增加,这只会带来通胀而不是通缩,这个案例看看隔壁产业空心化的美国就一目了然。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多出来的流通中货币哪来的?

    别忘了,咱们的出口贸易可是创了新高,而且按照最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地区放弃美元交易改用人民币交易,自然需要更多的流通货币,所以很有可能,这些多出来的流通货币都跑到国外去了。

    也就是说,人民币在国外的积累增加了,或者换句话说,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变强了!

    这对我们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见仁见智,不言而喻吧!

    关键词: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一半上海人都去过了”,蟠龙古镇用了8年从城中村变网红地 全球报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