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资料图)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是我会面向所有环保企事业单位的免费年度技术推广服务,从1991年至今我们已累计推广先进技术和工程4100多项。为便于相关方使用《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详见关于发布的公告),我会编制了入选技术和工程的简介,将陆续在我会官微和官网公布。简介内容均由入选项目的申报单位提供。
安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申报单位河北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
建设和运行模式“ROT+BOOT”运作模式
投运时间2020年1月1日
工程规模工程涉及村庄28个,受益人口6.4万人,污水处理站23座,设计处理量4445吨/天,实际处理量4000吨/天,污水管网240 km。
工艺流程生活污水经入户管线进入污水管网支管,同时公厕粪污经三格化粪池对干物质截留后,溢流液入管网。支、干管管线在无法靠重力流输送污水的情况下,设置提升泵站,采用压力输送的方式将污水输送至重力流干管或处理站前端。处理站前端设置格栅沉沙池截留和沉积管网中的垃圾、污泥及沙粒,保证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水质要求。污水经二次提升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处理达标后尾水用于水景观用水、绿化浇灌及冲厕。
工艺流程 运行效果项目运行圆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有效保障出水稳定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重点控制区排放限值要求(关键指标化学需氧量COD≤30 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 mg/L,氨氮NH3-N≤1.5(2.5)mg/L,总氮≤15 mg/L,总磷≤0.3 mg/L),经过2020年全年检测数据对比显示,出水各项指标包括COD、氨氮、总磷、总氮等均在合格标准范围内,有效降低了出水污染物浓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再生利用。
二次污染控制为了避免运行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项目重点把控了整个生产环节。首先一线运维人员每天至少对处理站巡检两次,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解决,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水质达标,尾水倒排到湿地公园为景观湿地补水,不排入白洋淀。第二处理站产生的剩余污泥,现场浓缩脱水后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第三化验检测过程产生的化验废液,严格按规范收集、储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公司进行转运和处置。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本项目内污水处理站产出水达到《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重点控制区排放限值要求(关键指标化学需氧量COD≤30 mg/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6 mg/L,氨氮NH3-N≤1.5(2.5)mg/L,总氮≤15 mg/L,总磷≤0.3 mg/L)。
运行情况本项目2020年1月1日进入正式运营期后,设备设施运行稳定,未出现过人员及设备安全类事故,产水水质稳定达标,导排至湿地公园作为景观湿地补水再利用,圆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河北省、雄安新区和安新县三级政府对白洋淀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每月对各处理站出水水质进行五次监督性检测,并在各处理站安装在线自动采样设备检查出水水质情况。农村生活垃圾全域全收集、全处理。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卫生化、生态化运营。
示范点
以邵庄子农村污水示范点为例:
(1)技术融合创新:该设备工艺将AAO与MBR技术融合,实现多点进水、多点回流工艺控制,较好的解决了AAO及MBR工艺所存在的缺陷、提高出水水质,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河北省地方排放标准《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5—2018);
(2)系统稳定性:采用MEPS生态净化系统,进一步脱氮除磷,使出水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生态修复系统可实现深度脱氮除磷、去除芳香类有机物、多种重金属等污染物,并恢复土著微生物,恢复水体生态,美化环境等功能;
(3)设备能耗物耗低:占地面积小、模块化一体装备,施工周期只有传统生态处理工艺的20%,降低了施工成本;该系统采用自然重力流进出水,脱氮过程无需加药,正常的维护条件下,使用寿命可达至10~15年;
(4)智能化水平高:配置智慧运维监视系统,实现设备无人值守,有效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欢迎生态环保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推广工作,相关要求详见我会官网“实用技术示范工程”栏目。 如您对历年入选《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环境技术进步奖》、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等更多先进技术成果感兴趣,可在我会官网首页查询中心“先进技术案例”栏目查询。 实用技术指在一定时期内,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先进适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包括污染防治、碳减排、生态环境修复、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及智慧化环境监控管理等领域的技术、装备和材料。示范工程指采用先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材料或创新服务模式,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工程,包括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碳减排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END
来源:技术部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编辑:戴桃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