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资料图)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视野恢弘、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自觉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契合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应然逻辑。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牢牢扎根中国,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指引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其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融相通,是思想旗帜和民族文化基因的相融相通,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和文化传承的相融相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实践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引,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
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也为新时代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法、路径。“第二个结合”,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
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规律和内在机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融会贯通,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感召力,赋予当代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为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重要遵循。
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从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走来,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在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河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之一。要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深入发掘河北文化血脉,梳理河北文化资源,保存河北文化记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
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河北地域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赋予河北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其适应新时代、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守正重在传承,创新重在发展。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中华文明独特历史脉络和发展逻辑,着力探究河北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时俱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康振海 作者系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关键词: